聚焦丨《气象“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7—2025年)》出台
本文共2413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划重点
❶ 《气象"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7~2025年)》日前出台。
❷ 《规划》指出到2025年,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基本完善,卫星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沿线重点区域观测站网基本建成。
为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气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气象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保障作用,《气象"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出台。
《规划》立足于气象部门,面向气象行业,在充分吸收《愿景与行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气象特点提出了气象事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是气象"一带一路"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要依据。
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布局,《规划》提出,陆上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为重点经贸产业园区提供气象服务,与沿线国家就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共同提供气象保障;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气象保障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大力提升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气象防灾减灾与公共服务的能力,提供优质气象保障。
南线要以海上安全为重点,加强南海台风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建立南海台风监测预警服务中英文网站,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极端天气联合监测预警合作及海洋气象联合观测;北线和中线要以防灾减灾为重点,重点加强与中亚地区及南亚部分国家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合作,强化资料共享,建立多灾种、标准化、一体化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
到2025年,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基本完善,卫星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沿线重点区域观测站网基本建成。
《规划》明确了五项主要任务。
首先,要加强政策沟通和衔接,完善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要健全"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合作机制、推动完善新型气象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完善"一带一路"气象人才交流培训机制。
重点在信息传播、防灾减灾决策、灾害应对动员、灾害风险管理等方面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气象服务沟通协调渠道,统一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标准。以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多边合作项目及亚投行基础设施项目为契机,逐步建立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联合工作机制,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有针对性地加强与沿线重点国家项目合作机制研究,建设一批双边合作气象服务示范项目。深化与港澳台气象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气象深度合作示范区。发挥WMO区域培训中心作用,继续资助相关国家气象科研人员来华研修培训。通过多国别考察、国际培训班、长期奖学金、双边交流等方式,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部门各层次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技术交流。
其次,促进资源共享互通,拓展气象站网、技术和数据优势,要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气象数据共享、推动"一带一路"气象 49 30655 49 15263 0 0 3216 0 0:00:09 0:00:04 0:00:05 3216准化建设。
建立以卫星遥感为核心的天空地一体化的气象综合观测网,重点加大与铁路、航道、电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保障配套的专业气象观测网络建设力度,完善观测资料综合应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气象要素地空监测信息交换机制。积极牵头采用或制定国际标准,以标准巩固技术和产品优势。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标准的互换互认,深入开展标准比对分析,提升沿线各国气象标准的兼容性。
第三,适应沿线国家民生和社会需求,强化面向全球的气象服务,要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发展面向国际用户的气象服务业务、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服务生态文明保障。
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多灾种、标准化、一体化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实时开展有关台风、暴雨、冷空气、干旱和其它极端天气事件的灾害性天气会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城市、港口以及重要节点开展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服务;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服务需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气象服务合作,重点为亚洲航空气象中心建设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
第四,推动科技联合业务融通,提升气象核心能力,要共同实现气象核心业务技术新突破、强化对沿线国家的气候预测与评估能力、提升海洋气象服务与保障能力。
联合发展精细化气象服务技术,共同研发精细化的多种类数值模式产品的解释应用等核心技术;联合发展先进高效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统筹气象观测、天地空一体、实现"一网多用"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研究建立适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区域的多模式集合预测系统,研发多模式集成客观预测与降尺度解释应用技术,开展区域内主要气候要素、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现象的实时预测。建设南海台风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完善南海台风监测预警服务中英文网站。建设以海洋气象广播系统和北斗卫星预警发布系统为核心,结合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手段的海洋信息发布网络。
最后,助力贸易畅通,推动气象产业国际化发展,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强化国产气象产品技术共享、推动气象服务市场化发展。
主动对接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建立"伴随式"气象服务理念,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通路、通航、通商安全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全方位、优质气象保障服务。通过政府引导,整合社会资源和民营资本,做好信息传递、平台建设、政策保障等支持,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与沿线国家政府或企业合作。
《规划》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拓宽人才渠道,健全投入机制,扩大交流融合,加强监督管理。(张广琳)
更多精彩:
聚焦丨“一带一路”在中东:产能合作根深叶茂,经贸合作“爆表”
聚焦丨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升级版或今年实施,98%货物将零关税
来源/ 中国一带一路网
监制/李雨思 审校/王沥慷 编辑/张广琳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